设置

关灯

第62章 地方政治体制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崇祯笑道:“朕的话还未说完。各地除了要设都察院,还需单独设法院、参议院。今后朝廷每年都会参照科举模式在各行省省会组织律法考试,通过律法考试的读书人,根据其考试成绩及个人志愿,分配到各县法院、都察院担任法官、御史。另外,亦招录公务员辅助法官、御史工作。法院负责审理、判决各种民事及刑事案件,都察院除了监察公务人员,也负责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这么做可以将地方官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诉讼中解脱出来,同时实现以法治国,建立以法律为准绳的有秩序的国家。各级法院设大法官,领导法院工作。大法官都由地方最高长官从考核最优的法官中任命,上一级法院、都察院遴选法官、御史时,亦是从下一级法院、都察院中按考核名次依次简拔。案件当事人若不服法院审判,可提请上一级法院复审,上一级经办法官有权受理或驳回。最高可上诉至大理寺,大理寺所作判决即为终审。终审案件若当事人仍然不服,不停上访,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便判劳动改造。这么做既可尽最大可能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又可避免出现大量无理取闹的职业上访户,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听崇祯说了这么一大堆,黄道周深感一个头两个大,头痛得很,现在只能囫囵吞枣记下来,下来再逐项理解慢慢消化。

        张慎言却是已经渐渐适应崇祯的风格,很能理解崇祯在地方设立法院负责审理案件,以把地方官从杂烦的民事刑事案件审理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发展建设地方的用心。

        “不知那参议院又是什么机构?负责哪方面职司?”黄道周问道。

        “地方要发展,便需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地方法规,所以朕会将地方法规的立法权授予地方,具体立法的机构便是这参议院。另外,这参议院还有参政议政的职能,可以监督评议本级官府施政,甚至弹劾地方最高长官,对地方官府形成有力监督。”崇祯答道。

        黄道周疑道:“参议院有这么大权力,地方官的手脚岂不又被绑住了?”

        崇祯道:“不会的,参议院弹劾地方长官的程序可以制定严苛一些,这样参议院非万不得已,利益受到极大威胁或损害,断不会轻启弹劾程序的。”

        “那么,参议院的人员又是怎么选拔产生?”张慎言问到了根子上。

        崇祯轻咳一声,道:“参议员便从地方当年个人纳税最多的人里面产生。纳税越多,对地方、对国家贡献便是越大,理应给这些人参政议政的权力,更加调动他们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崇祯绝不会对任何人说,之所以会设参议院,让对税收贡献最大的一群人来参政议政,这是他前世身为商人时的一个夙愿。他对通过选举产生议员议政的制度很不赞同,因为现代社会的选举实践已经证明,民众对不需要直接付出自己真金白银的选举往往是不负责任且儿戏的,常常被某种愚蠢的思潮或情绪所掌控,将诸如希特累、墨索里泥这样的人扶上台,或者狂热支持将人类拖入深渊的****、民粹主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因为这就是人性啊。举个简单的荔枝,比如在现代社会组织民众投票让每一个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那么很大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会投票强烈支持,但若让民众拿出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来支持全民免费医疗,那结果就会完全颠倒,除了个别人外,绝大部份人都会捂着自己的口袋说nononono。正因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所以崇祯早就对选举这种把戏嗤之以鼻。他认为,如果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民众参政议政的机构,那么为什么不让对国家、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一群人来参政议政?而想衡量贡献的大小,用其他方法难免失之偏颇,甚至被人为控制,那便单纯以纳税多少作为标尺,这样岂不简单清晰,且能完全做到透明公开。而且,在崇祯的构想中,他要建设的新国家,可不止是商人赚得多纳税多,便是官员、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工场主,甚至是农场主,都会是赚得多,纳税多的人群,都有机会成为社会地位尊崇的参议员。

        后来在具体实践中,崇祯还在朝廷搞了个上议院,将有爵位的贵族纳入议会,一个上议院,一个参议院,算是把国家的最精英人群一网打尽,从而极大的稳固了其政权体制。(崇祯后来废除了爵位世袭制,能够获得爵位的,毫无例外都是对国家对社会有大贡献的人,都是社会中的中流砥柱。)

        崇祯关于民主议政制度的这一小小创举,虽然在后世被推崇全民选举政治的民主派讥讽为赤裸裸的金钱政治,但即使千百年后,地球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认钱不认人的民主议政制度,是商业社会人类发明的最好的民主议政制度。原因既是:在商业社会,证明一个人价值的最直接标尺莫过于金钱,一个人或许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肤色、族群、出身、性别这些固有属性,但却是人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财富,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黄道周脑子有些发懵,虽然他脑子好使,但也不能明白皇帝为何会让纳税多的人当什么参议员?说到纳税,大明朝优待士人,士人的田土啥的是不用纳税的,而那些纳税的农人大都大字不识,如何议政?况且风闻皇帝要免除天下田地赋税,都说将来朝廷的收入要着落在海贸关税上,难不成将来的参议员就是那些海贸商人?

        崇祯看到了黄道周的迷惑,笑道:“是朕操之过急了。此参议制度,待经济改革有了明显成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多了以后再说罢,现在言之过早,欲速则不达嘛。朕的这个构想,在未实施前,须严格保密,不可泄漏出去。”

        见崇祯自己暂时收回了设置参议院的提议,张慎言和黄道周都松了口气。他俩过去在北平时就跟崇祯皇帝有很多接触,对崇祯皇帝过去的性格脾气是比较了解的。现在的皇帝,跟以前相比真是判若两人。过去的崇祯死爱面子,固执,刚愎自用,便是自己错了也死不认账,而是把责任往臣子头上推,导致朝臣们谁都不敢勇于任事,人人自危人人自保。而现在的崇祯变得非常懂变通,他认为自己正确时固然霸道果断,但若他觉得臣子们讲得有道理,他也能从善如流接受意见建议,毫无面子压力,便是臣子们没有提出意见,他自己意识到了不妥,也会主动加以修正。一个人的脾气性格变化能有如此之大,确实匪夷所思,不过张慎言等老臣对这种变化是欢迎之至的。另外,令老臣们惊异的是,崇祯的个人气质竟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变得非常老成,做任何事都是不急不躁,一双眸子总是清澈明亮,仿似能看穿人心,让张慎言等老臣有时甚至有崇祯比他们的年纪还要大上几十岁的错觉。

        天津卫城,暴雨倾盆中,闯军擂鼓摇旗,兵卒们持刀驱赶着数千哭爹喊娘的百姓,黑压压的向城池蚁附而来。

        这些百姓都是不愿听从天津卫坚壁清野、撤至后方命令的民众,他们大都是听信了闯军散布在民间的种种宣传,对李独眼抱有某种幻想的人,在天津卫坚壁清野时,或固守坞堡,或漫逃至荒野山林中躲避。待闯军来了,这些人可就遭了殃,闯军对天津卫这坚城可能一时没有办法,对付坞堡中的豪强、荒野中的百姓却是手到擒来,而且闯军攻天津城连连受挫,便把气都发在这些人头上,于是被抓的百姓可就遭了殃,被百般凌辱折磨不说,最后还被驱赶上战场当炮灰。

        闯军在天津围城已两月有余,这时代的攻城战实在是苦差事,闯军打得很憋屈很苦逼,守城明军却是越打越有经验,越打士气越是高昂。守城明军士气没法不高昂啊,一方面闯军没有战船,无法切断天津的后勤补给,反而因为战事,源源不断的后勤物质从江南运抵天津,天津军民百姓在战火中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另一方面,南京朝廷搞到大量银子后,天津作为前线,守军待遇率先大幅提高,普通士兵的月饷都涨到三两白银,而且最令守城明军惊喜的是,除了饷银外,还有按饷银标准三倍发放的战时前线补贴。明军士兵们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上面长官在忽悠人,直到月底时白花花的银子捧到手里,方才知道这全是真的,惊喜之余,全军无不狂呼万岁,无数苦哈哈的士卒流下眼泪。南京朝廷太特么给力了,太敞亮啦!之前抠逼吝啬的北京朝廷与之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第一次发饷当天,天津城头欢呼声震天。喊声甚至惊动了城外那苦逼的闯军,以为守军终于按耐不住,要开城决战了。闯军立马全体动员披甲执锐严阵以待,但半天过后城里都没有半个人影冲杀将出来,搞得闯军不明所以、莫名其妙。综上所述,被围城两月有余,攻城的闯军度日如年,而守城的明军却是兴高采烈如同过年,如果有可能,他们真的希望闯军能再围天津五百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wap.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