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06章 行程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赵佶看着长子下了楼,在郑氏面前他居然连叹口气也不宜,只是在想,“如果当年我肯早几年让位给长子,让赵桓去亲政,不知对大宋的运势来说会是个什么结果。”

        但那可能吗,那时候他还不到五十岁,官家之位坐的兴致勃勃,若非金人猛然来犯,可能他还要兴致勃勃的接着坐下去呢。

        从赵桓今日的一番话来看,他的这位长子其实并不简单,心里的苦注定也最多,但此时此刻赵佶还有什么办法吗?

        太上对内侍道,“你去给老夫拿一套陈寿的三国志来。”

        内侍躬身走下去,赵佶想,北狩之行也许是宋室该有的遭遇,历史自有它的走向和选择,但恰恰因为九哥成功的韩州之行,北狩可能是塞翁失马,他的好几位儿子从韩州归来之后都出现了喜人的变化。

        三哥赵楷未到临安便不辞而别的跑去抗金了,赵栩、赵杞一改以前的奢侈回来后低调了许多,连二十六子赵椅的性子也改了。

        尤其是这位九哥,他更是万万没有想到,以前根本不看好的一个儿子能够力挽狂澜,将堪堪倾覆的大宋之舟一把给拉了回来,多少人的命运因为他而改变了。

        不知道九哥匆匆起程的汴梁之行,这次的结果又是什么。

        对九子放掉伏牛山那三万金军的打算,其实赵佶是不认可的,这么大的仇恨,贼子们的罪恶罄竹难书,又不是个小数目,这不是要放虎归山么?

        但他对九哥的态度又和对赵桓不同,赵佶连怀疑九哥的心思都没有,先不要说九哥的韩州之行令人折服,让位之举他就没做到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