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44.曹操来访 (3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他们一番打探之下,也明白辽东开垦了众多土地,也知道辽东粮食产量倍增,更知道辽东将高丽句奴隶大规模种田所得颇丰,尤其是这一点,引起了各大世家的强烈兴趣。

        无他,高丽句奴隶种田只需要让这些人吃饱甚至半饱即可,平日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将这些奴隶支使修路、建房,一年四季都让他们工作着,劳力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创造出来的财富自然倍增。

        世家对百姓剥削,但也只是在田地上下功夫,比如租金很高之类,加上平日里还要为自己世家名声着想,施施恩之类,一年下来,从百姓身上剥削的数量也不大,农闲的时候,更多的是放任不管,和奴隶比起来,确实少太多了。

        秋收结束,辽东的奴隶贸易开放,世家一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的前来询价,一打听,又有些犹豫了。

        辽东不需要钱,要的就是人口,交换模式,一比一的交换,给出的,大多是青壮年,交换的汉儿百姓却不做出限制,但必须要又家庭模式。

        按理,这个交换模式,世家是巴不得的,可世家依旧十分犹豫,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唯恐背负不好的名声,一番挣扎之后,世家还是没能忍住这番利益的诱惑,开始有世家暗地和辽东达成协议,这使得秋收之后,辽东的船队十分繁忙,人口来往也多了许多。

        如今所剩下的三百万奴隶人口,已经是交易了百万奴隶之后的计数,只是着百万汉儿,诸葛亮和刘浩都没有将他们安置在辽东的意思,地域,选择了弯弯岛,这个岛屿也需要进入大开发阶段,特别是其上的水果,是辽东大地十分缺乏的。

        未来,辽东的奴隶可不会缺乏,高丽句被灭了,再之上还有扶余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奴隶来源,旁边明年的乌恒同样使然,海外还有倭国人口,接下来的几年里,绝对是源源不断的补充。

        消化这些人口,最好的方式,就是稀释、同化他们,这方面,辽东如今做得十分到位,三韩人口,如今已经有不少从奴隶提升岛奴仆等级,半数被贩卖到中原各地,另一半则摊分到辽东广阔地盘,遇到的老乡都难,想要生存下去,唯有抛弃自身语言,融入汉学环境,思密达语言一灭,三韩就将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辽东要将奴隶贩卖到中原各地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巨大的汉儿人口将这些奴隶摊薄,而后同化。

        这里面,贾诩做得更狠,这些奴隶,往往被男女分开了贩卖,男隶被贩卖到各地,根本无法娶妻生子,而女性,往往被各地的男儿消化,一代人下来,哪还有三韩、高丽句概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