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02章 制片变迁 (3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在上世纪初,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后,资本看到了电影行业的利润,采取了制片人中心制来保证电影项目能够带来利润。

        但是,随着制片人所带来的电影项目越来越多,其利润率还是非常低的。电影品质难以保证。因而有了第一次发展。由纯粹的制片人中心制转为制片人+明星中心制。

        说白了,就是利用明星的人气来赚观众们的钱。这个模式让电影公司赚得盘满钵满。

        在二战后的1948年,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产销一条龙形成巨大的垄断,严重的影响到行业的发展,无数的独立电影人、导演、小公司都被八大电影公司所打压。

        因而,美国最高法院判处,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要将电影发行、电影放映两块业务剥离出来。这个判决让电影公司的财源大为减少。因而,电影公司们不得不削减制片数量。

        同时,在这个时间节点,电视机的普及让电视剧兴起,严重的影响到电影公司的收入。这个时候,好莱坞的制片制度不得不第二次转型,以求制作出更好的作品来赚取利润。

        这一次的转型模式是由制片人中心+明星中心转变为制片人+导演+明星三个中心为一体。直白的来说,就是承认导演对一部电影的艺术创作,可以带来影片质量的提升和飞跃,从而赚到更多的钱。

        这其实可以成为事实上的导演中心制。因为在这个制度下的博弈,电影公司对导演的意见更加的重视。所以,在成本控制上一再对导演进行让步。

        因为,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公司都相信大制作可以带来高票房。他们认为有些成本是不能省略的。就像我刚刚举得那个例子:多花一分钱,演员的质量立即就提升。

        但是在一部电影之中,到底哪些钱必须花,哪些钱不用花呢?这完全是自由心证。所以在制片制度也出了事。1963年,20世纪福克斯耗时三年、耗资4400万美元的史诗级巨作‘埃及艳后’上映后就遭遇到滑铁卢,票房只有2600万美元。20世纪福克斯濒临破产。

        这个制片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制片制度依然没有更好的前进方向,各大公司还是如此堵票房。

        而随着技术和金融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制片制度终于再一次的改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wap.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