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二章 逆臣(三十四)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还有,大明凭什么要承认鞑子的功名?”

        “可鞑子已经承认了大明的功名,我们不承认的话,岂不是平白要将那些已经取得了鞑子功名的读书人都往鞑子朝廷那边儿推吗?”

        “推就推了,怕他们干甚!”

        “仲常,事关重大,不可意气用事。”

        “牧翁,您是元辅,自要顾全大局。但下官想问一句,若是鞑子的汉军旗人前来参考,我们要不要承认?”

        “仲常!”

        光是一个是否承认满清功名的问题,郭之奇便与钱谦益吵了起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科举本就是为国敛才的途径,亦是争取儒家士大夫支持的良方,既然满清作得了初一,大明凭什么作不了十五。可是,这对于那些在家乡被满清占据后仍旧以大明遗民自居,至死不肯参加满清的科举考试的遗民而言、对于那些始终为大明奋战而没有机会参与科举考试的官员和潜伏者们而言,又何谈公平二字。

        这一幕,着实让陈凯吃了一惊。可是转念一想,郭之奇如此倒也并不值得奇怪,多年前永历朝廷在肇庆时,为了笼络反正的李成栋集团,一度在用人行政上“重反正、轻守节”,甚至发展到了以曾经剃发降清作为提拔的标准……

        是否承认满清功名一事,正是郭之奇他们此前激烈斗争过的,显然是触动了其人的心结,这却是陈凯始料未及的。但是,出于对自身的身份认定和其他守节官员的利益考量,郭之奇也必定会继续斗争下去。

        可放在钱谦益那里,曾经剃发降清的过往使得其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利,都免不了要承认满清的功名。毕竟,钱谦益是东南潜伏者们的领袖,他的消息能够如此灵通,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对满清地方高官进行拉拢、游说活动,自然是有着不少已经考取了满清的功名,甚至是已经进入到了满清官场的士人们在他背后加持,他就算是不为他自己着想,也要为那些同为潜伏者的同伴们着想。

        此间,文安之已经喝止住了二人的争执。一旦稍许冷静下来,他们亦是连忙向对方致歉。只不过,若要二人在这上面妥协,怕也是难以想象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