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13章 太空人均算法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A、C两家的太空系统,各方面相差非常多。

        C国也卖了一波票,但没涉及资金流动,这些人上天也不会有地位上的优势,反而要受到月宫的管理钳制,对于财团、跨国富豪的吸引力其实比较有限。

        A国的末日空间站商业性质较重,只是受限于航天投放能力,额定人数特别少而已。

        现阶段愿意用十几亿甚至数十亿A币买一张票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也乐得对空间站开出一波扩建计划,并规划了少量“精英”额度……其实就是上天打杂的。

        钱弄到手了,投送能力却不够,顺理成章的从电磁发射系统这边找补。

        C国之外的四座电磁发射井,到六月时,有八成的投送能力都用于支援末日空间站的建设,但仔细算算,每天八吨的投放能力实在不多。

        C国现在用的太空永久居住标准分作几个组成部分。

        水电氧是一个体系。

        每个名额都需要有每天0.8立方氧气再循环能力,地表普通人为0.5立方一天,多出来的部分除了补足太空人员防止骨质疏松做运动所需,剩下的是储备、事故应对能力等。

        太空里获得氧气的方式主要是电力脱碳,包含日常生活用电,这里就产生一个硬性的电力指标。

        水电解出来的氢氧比例没有余量,主要用于供应轨道调整发动机工作。但旱魃系列的核动力发动机只加热氢,没有氧的参与,所以月宫会多出来一部分氧气,在给两站补充水资源时,顺便携带液氧,这部分主要补充日常开关气闸流失的少量气体,以及站内维修与生产工作的损失。

        水电氧体系加一起,产生出人均设备重量,约七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