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6章 中间游说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郑鸿逵收起笑容,神情凝重的点头,“这还能有假?不仅入关,而且已经占领了北京,摆出了鲸吞天下的架势。正是因为我华夏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所以皇帝陛下才尽赦顺军之罪,颁旨册封李自成为顺王,以求国内和解,全体人民同仇敌忾,共抗外敌,扶大厦于将倾!总之,华夏不可亡于我等之手!”

        郑鸿逵的话很沉重,听得杨永裕一阵羞惭。

        杨永裕自视甚高,李自成没有采纳他先取江南建立根据地,积蓄实力然后席卷天下的策略,而是北上夺取京城,此举在杨永裕看来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却没有实质好处,还让顺政权在羽翼未丰立足未稳的时候处于直面女真人的险地,这让他对顺政权的前途产生怀疑。所以在林英俊、王宝贵偷偷潜入西安联络大明旧臣时,杨永裕毫不犹豫的表态重归大明。他所思所想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和权位,对于国家、民族大义则根本没有细想。但像杨永裕这样从小被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教育长大的知识分子,其对国家、民族的信仰已经根植于本能。原本那个悲惨的历史中,明亡后,无数华夏儿女为了恢复中华慷慨赴死,反抗的烈火历经三百年而不绝,便是基于这样牢不可破的信仰。所以郑鸿逵关于国家、民族存亡的一番话,既让杨永裕警醒羞惭,同时也点燃了他深植内心的国家、民族信仰。

        杨永裕面色一肃,恭身抱拳,“建虏入关,没有江南的财税供养,其在北边断难立足。杨某推断,建虏最迟明年开春便会大举南侵。此时无论如何要尽快消弭内斗,团结一心,共抗外敌!杨某不才,愿意去说服顺军西安守将李来亨归顺朝廷!”

        郑鸿逵假惺惺的道:“这怎么可以?若那李来亨不识大势,翻脸不认人,杨大人岂不是有性命之忧。”

        “人生自古谁无死,若能为大义而死,死亦无憾。”虽然因为大舌头而咬字不是很清楚,杨永裕的话仍说得铿锵有力,把他自己都感动了。

        “既如此,本将不复多言,若能让李来亨献城,不再内战,多流无谓鲜血,杨大人便是大功一件!”郑鸿逵从帅案上拿起两个卷轴,郑重地交到杨永裕手中,“这两份圣旨,便由杨大人带回城去。一份圣旨是皇帝陛下册封顺王的文书,让李来亨转交给顺王。另一份则是皇帝陛下赦免顺军归顺朝廷文官武将的旨意,杨大人可择机遍谕城中军民。”

        能拿到这两份圣旨,杨永裕觉得自己此行收获很大,揣着一颗不惧牺牲激情澎湃的心,他连夜返城,仍是来时路线,仆人在安定门下发出预先约定的鸟叫声,城上便慢慢放下吊篮,月色中,三人依次坐着吊篮上城。

        安定门的守卫都是投降李自成的原明军,这些人都是墙头草,明顺两边哪边更强他们就倒向哪边,毫无良心道德负担。尤其在听说现在明军的优厚军饷和赏赐土地、退役包分配工作吃皇粮等传言后,普通士卒早就心热,望着盼着重归明军大家庭。

        一夜无话。

        次日,两份据说是崇祯皇帝圣旨的手抄在西安文官士绅群体中迅速传播,士绅们如同吃了个定心丸,纷纷通过各自关系门路,向守城顺军传递这一信息,力促快些献城归顺,以免三路明军会师西安,失去归顺朝廷的最佳时机。

        西安全城军民心里都明白,西安是守不住了,只希望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过程之中,自己的利益不要受损害。

        刚过午时,便有一队顺军士兵来到位于北院门的杨永裕府邸,请杨永裕去往永宁门,说是少帅李来亨有事相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