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5章 初露锋芒 (1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冲在前面的顺军被炸得七荤八素,后面的顺军则在继续往前冲。这就是冷兵器战争,作为千军万马中的一员,没有思考和作出个人决断的权力,就算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只能跟随千军万马前进或后退,如同被大海中的巨浪裹挟着,身不由已。

        明军钢弩手趴在矮墙上,向靠近鹿角的顺军射击,掷弹手不停的将一颗颗霹雳火扔向顺军。硝烟弥漫,爆炸声夹杂着喊杀声、惨叫声,顺军前仆后继,一道鹿角防线变成了顺军的死亡线。

        顺军弓手在阵后向矮墙后面的明军抛射羽箭,这给明军造成一些伤亡。

        培养一个弓手不容易,需要选拔臂力大、眼力好的士兵,通过数年的训练而成。而且一把良弓的成本非常高,需要弓匠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制成,一位熟练的弓匠,一年产量高的也就能制五六张弓。李自成北上时带走了大部分弓手,留守西安的弓手并不多,只有两百多。李来亨对这些弓手集中使用,期望在明军防线撕开一道缺口。

        明军前锋部队只有钢弩手,并无弓箭手,事实上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新军也不可能培训出合格的弓箭手。但明军对顺军弓箭手早有应对策略,在顺军弓箭手射程范围外,有一座座木架搭成的塔楼,塔楼上,明军士兵手持燧发线膛枪,向远处战场上的顺军弓箭手瞄准射击。

        在这个时代的西方,已经有人研发出了燧发线膛枪,但由于有装填困难、容易炸膛、火药能量外泄等致命缺陷,燧发线膛枪在实际战争中根本无法使用。但这些在这个时代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崇祯来说却并不难,虽然前世他对武器枪械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但有这些皮毛就够了。崇祯让工匠用铅做成锥形弹头,弹头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弹头的底部有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

        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研制成功的燧发线膛枪完美的消除了缺陷,射程可达八百多米,且射击精度大大进步,在五百米内可精确命中目标。燧发线膛枪的射程远超弓箭一两百米的射程,而且只需要短期强化训练,就可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枪手,所以这种武器的出现,无疑是宣布了弓箭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西征军前锋部队的燧发线膛枪并不多,不足一百杆。生产燧发线膛枪的生产线尚未建成投产,这些投入战斗的燧发线膛枪全是工匠日以继夜手工打造,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奇高。

        木头搭建的简易塔楼上,枪手从枪管前面装填火药和弹丸,用“送弹棍”把弹药压实,举枪瞄准,扣动扳机,远处的顺军弓箭手应声倒下。

        没过多久,顺军就注意到明军营地那些塔楼上的古怪“火铳”十分厉害,射得既远且准,而且穿透力强,就算披了两层铠甲也抵挡不住,被射中后没有不中弹倒地的。

        顺军弓箭手被燧发线膛枪完全压制,没有被击毙击伤的顺军弓箭手连忙后撤至安全距离,等待前方刀盾兵突破防线,消灭塔楼上的克星后他们再伺机向前。

        没有箭矢的威胁,明军钢弩手和掷弹手在矮墙后射击投掷得更加从容,给鹿角防线前的顺军造成越来越多的伤亡。明军的战场布置简单且有效,就是用鹿角防线迟滞顺军,然后隔着一段距离用钢弩、霹雳火进行杀伤。

        顺军不能顺利实现近身肉搏,战场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