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3章 难民安置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被崇祯这一夸,周星华心里乐开了花,暗道自己这些日子的辛苦没有白费,指指那些领粥的人继续介绍道:“这些排队领粥的,都是才到不久的难民,他们以队为单位,一队一锅的领食。之前安置的难民都已安排在各处做工,可以挣份工钱买粮糊口。”

        崇祯走向那施粥的大锅,往锅里看看,只见锅里是搅合着一些碎菜叶煮成的黄米粥,闻着那味道竟然丝毫不能引起人的食欲。崇祯皱皱眉,让人拿个碗来,让舀粥之人给他盛了一点,喝了一口,只觉这黄米粥非常粗燥,口感极差,难以下咽。

        周星华略显尴尬地道:“初时施粥也曾用白米,不曾想竟有许多附近居民混进来索粥,不给就吵闹喧嚷。而不少难民吃上了白米粥后,就不愿出去做工换钱,每日守着这施粥棚,唯恐领不到粥。因此后来才改用这不怎么好吃的黄米,能填饱肚子即可。”

        崇祯这才明白其中原委,对王夫之道:“王秘书,你下来后将应天府赈济救助饥民的经验好好总结一下,在邸报中明发天下各州各府,应天府的赈济办法很有操作性,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王夫之应诺。周星华面上平静,心里却是喜不自禁。

        崇祯近距离看向那些难民,只见这些人虽然仍是衣衫褴褛,但与别处所见难民却有了明显区别,全身上下干净得许多,不再蓬头垢面,眼神也不再绝望麻木,而是有了些希望的光芒。崇祯看得暗暗点头,心下甚慰。

        崇祯望向难民,那些难民也看向他,目光相接时,崇祯心生感触,道:“乡亲们,大家受苦了。”

        难民们不知道崇祯身份,但看崇祯这阵势,便道崇祯是个大官。一个须发稀疏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从队列中出来,朝着崇祯便跪了下来,道:“我等都是从楚地千里流陟至此,前年旱灾加贼子作乱,不少地方甚至吃人肉,易子而食,惨绝人寰,这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老朽携族中人千里流亡至此,如今苟活的已然十不存一。若不是官人们相救,只怕是都活不下去啊!”

        老者说着说着便是涕泪交流,周围众人也纷纷跟着跪倒,人群涕泣哭成了一片。

        这老者是湖广黄州府一大族族长李长旭,看样子似乎七老八十,其实也才五十多岁。前年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跟着便是民乱,兵祸,眼看大祸临头,李长旭不忍抛弃族人,便带领全族人扶老携幼举族迁陟,只盼能寻一处安定的地方落脚,不料途中遇到左良玉的匪兵,财物钱粮被抢光不算,还被抓了许多壮丁,许多女子也被糟蹋,稍有反抗的都被杀了。后来的流亡之路说有多惨就有多惨,一路饿死或被官兵、乱民杀死的无数,两三千族人能活着到南京的,竟然只有两百多人。李长旭万念俱灰,原本打算带着族中这最后两百多人避祸海外,没想到进入金陵地界后竟有官府接应救助,被安置到了此处。

        听了李长旭哭诉,崇祯觉得酸楚自责,心里面堵得慌。虽然灵魂是穿越而来,但自记忆融合后,哪里还将前世今生分得清楚,所以崇祯自责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深恨自己以前治国无能,将亿万百姓害得如此之惨!还来得及,只要抵御住女真野蛮人的进攻,不让灿烂的华夏文明倒退回黑暗愚昧的奴隶制社会,不让华夏人民被野蛮荼毒三百年,一切都还来得及!崇祯心里这样想着,为自己鼓劲。

        崇祯亲自上前扶起李长旭,环视跪在地上的难民,凝重道:“这些年来,天灾加上人祸,再加朝廷处置不力,以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上位者难辞其咎。如今痛定思痛,朝廷革故鼎新,建人民党,一切以为人民谋福祉为中心,全力扫清宇内,安定天下。请大家相信,给朝廷五年时间,一定会让我大明百姓重新过上安定祥和的好日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