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2章 王化天下的理想 (1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最近可有受不了高强度训练,放弃回家的?”

        崇祯问道。

        “回禀陛下,除了最初那九个举人六个秀才,后来便算再苦再累,这些学子们都是咬牙坚持,再无一人放弃,其实也出乎臣的预料之外。”

        久历军旅生涯的卢九德边说边欣赏的望着烈日下汩汩冒汗,却一个个如铁桩般纹丝不动的青年。

        崇祯在南京毫无商量的大刀阔斧施行新政,一方面狠抓军权,一方面大幅提高大明军人的政治经济待遇,军人的社会地位直线飙升。崇祯甚至直接打破从宋以来的以文制武惯例,直接绕开文人官僚集团设立军机处,亲自抓兵权,将以文制武变成了以党管武,军人与文人士大夫破天荒的可以平起平坐。

        这也幸好是在兵荒马乱、文人气短的年代,否则这样的改革还不知要遭受多少阻碍。

        按照崇祯的规划,眼前这些在烈日下暴晒的青年们,在经过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以及“人民中心主义”的深度洗礼重构后,就将被派到各渐有军阀之势的大明各军中去掌控军队的思想,重新确立皇权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有举人功名的,将会被绶上校军衔,任旅级党指导员,职级与文官序列的七品县令相当,而且根据最近从户部透露出来的俸禄薪资改革计划,其俸禄水平高出了县令整整一倍,属于绝对的高薪。而秀才功名的,则会在培训合格后被绶少校军衔,任营级党指导员。总之,别看眼前这些青年被军校的魔鬼训练折腾得够呛,一旦放到地方军队里,就将代表皇权收拢军心,其地位和权力可以想见。

        “这些读书人在国家危难之际自愿投笔从戎,都有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将来在保卫国家、人民的斗争实践中锤炼,定能成长为国家的脊梁、民族的精英!”

        崇祯的话里饱含希望,一旁记录“起居注”的史官将他的话如实记录。这些预备党指导员们到底能不能成长为国家栋梁,就要留给历史去检验了。

        在场诸人,包括崇祯在内,都绝然想像不到,就在眼前这三百多预备党指导员中,后来竟然有两人成为崇祯天子册封的海外富庶国家的国王,有三人先后出任大明丞相,五人当上了上将,其余当上四品以上,或者少将以上高官的无数,被后世称为“君王将相班”。由此可见,时势和机遇果然造英雄,抓住机遇,混进一个重要的圈子太特么的重要了。

        崇祯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与身旁官员说着话,并没有离去之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