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雷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感谢大盟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坚持到最后,一定认真写完这一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换到二千余年前,也一样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战国七雄争霸,最终西秦胜出,这中间除了法家制度的严谨和先进性外,有六世奋烈和始皇帝这个千古一帝的因素,但其中更主要的,还是秦国在农业、手工业、军工制造业(兵造)等多个领域领先于六国对手。

        农业方面,郑国渠、都江堰两大水利工程的疏浚,为秦国几十万大军的征战提供了充足的粮秣供给。

        手工业方面,咸阳、临夏、义渠、狄道等各个秦国城池都有专业的作坊,其生产和加工出来的物器被西域等各地的商人贩运到更遥远的西方,从而给秦国带来了额外的利润,而这些收入在取得之后,被统一分派到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中,最后为秦国统一大业添砖加瓦。

        与之相反,关东六国在这方面虽然也一样有进攻,但四大公子把持下的国家经济贸易,再多的利益也只是供养了门下的数千宾客,以致于国家之外另有一国,国家积弱与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四公子的豪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项军工制造业方面,就不用多言,大秦兵造天下闻名,每一件兵器上面,都有工匠的名字、制造的时间、监制的人员,这条生产流水线与后世工厂并无二致,而六国一方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显然不能与之相抗衡。

        当然,这些都只是秦国过去的荣耀,面对匈奴这个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强大对手,秦国要是仅满足于过去的这点进步,不思进取的话,那秦匈争霸的结果往好了说也只能是两败俱伤。往差了说那就如历史上的大汉一样,不得不屈辱的一次次“和亲”,以谦卑的姿态来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军工技术特别是武器层面的更新换代,则更能在短时间内给予以军事立国的新秦以强有力的支撑。

        当年,代表着青铜武器最高水平的机弩支撑起了一支支疾进的秦国军队。秦军以制式统一的武器为先导,再辅之以严整的军纪、勇悍的士兵可以横扫关内,帮助他们横扫六国,成就大秦。

        但这一切并不表明,秦国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对手换成了匈奴人之后,秦军的这些优势相比较之下。虽然依旧存在,但已经不明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