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五章 不计前嫌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就因为一个赵玉曼碍事,就得忍着,这是哪门子道理。

        要是惹急了,就将赵小娘一并收了,姐妹花岂不正好,李原心头一阵阵火起。

        “急什么,李将军年轻气盛,来日方长的紧,且喝一盏蜜水,消消火,是这样的,前二天,二弟转送了一封父亲的书信过来,要请你看下。”赵玉漱温和一笑,轻声细语的说道。这是一头顺毛驴,温言软语的劝说,远比厉声喝斥要有用的多。

        “谁的信?李丞相吗?我不看。”李原一睨眼,摆手回绝道。

        “原弟,你不看的话,那我就烧了。”赵玉漱笑了笑,挥手示意侍婢移过火烛。对于李原的脾气,她也算有些摸到门道了。

        “且等一等,看看他说些什么?”李原忍了一下,终于还是没有忍住,李斯于他,其实是既无恩情,也无感情,与李斯有怨恨的,是过去的那个李原,而不是他。

        接过李斯书就的竹简,沉甸甸的,有一份厚重的坚实感,摊开看去,却不是什么叙述感情的词语,还是一篇治政的简论。

        李斯是法家的弟子,在他主政秦国期间,秦国也以奉行法家思想为主,这与关东六国截然不同,在这一篇治论中,李斯讲述了他治政的一些体会,还有一些过失,注意事项,这些对于李原来说,确实是很难得的一份东西。

        李斯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为相十余年,他的心胸如果能开阔一点的话,取得的成就会更大,可惜,正是因为私心杂念让李斯从秦国的功臣变成了罪人。

        “你告诉李丞相,就说,他的心意我收下了。另外,李政若是想出仕的话,让他到郡府去找陈长史。”李原点了点头,说道。

        李斯虽然没有明着说,李原也能猜得到,这篇政论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他的注意,因为在竹简的最后部分,李原看到了李斯摘抄自李政读书心得中的一段话。

        当过丞相的老子摘抄儿子的语录,这是什么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